尊龙Z6官网登录春拍丨“本草之魂”——李时珍和金陵版《本草纲目》


中国的本草著作,可谓汗牛充栋。李时珍撰《本草纲目》堪称明代以前中国传统医药的集大成者。他倾毕生精力,用27年时间将古代医药文献与亲身积累的大量一手临床经验与野外考察结果汇聚成书,终成照耀世界的“本草之魂”


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称之为“中国古代百科全书”;科学史家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评价:“毫无疑问,明代的伟大的科学成就就是李时珍那部攀登到本草著作之顶峰的《本草纲目》。”2011年,金陵版《本草纲目》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一、“北斗以南一人”


明代大文豪王世贞(15261590)在《本草纲目》序中写道:“予窥其人:睟然貌也,癯然身也,津津然谭议也。真北斗以南一人!”


历史上真正与李时珍见过面并记述李时珍形象的人,迄今已知的只有王世贞一人。“睟然”是孟子用来形容“仁义礼智根于心”的贤德之人拥有的温润祥和的面容;“癯然身也”是形容李时珍消瘦的身材;“津津然谭议”则描述李时珍的谈吐魅力,难怪王世贞要将李时珍“留饮数日”!




尊龙Z6官网登录2021年春拍Lot 022

明万历二十一年金陵胡承龙刻明制锦堂重修本《本草纲目》五十二卷图二卷

王世贞序



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湖广黄州府蕲州(今湖北蕲春)人,其祖父、父亲都是名医。李时珍23岁那一年,立志退身仕途,潜研医学,悬壶济世。其《铭志诗》云:“身如逆流船,心如铁石坚。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在接下来的近30年时间里里,李时珍身体力行,除了大量的临床实践,还率领四个儿子、四个孙子和几个弟子,锲而不舍地进行中药品种的野外调查与考证


《本草纲目》脱稿于1578年,“书考八百余家,稿凡三易。复者芟之,阙者辑之,讹者绳之。旧本一千五百一十八种,今增药三百七十四种,分为一十六部,著成五十二卷”。两年后,当弇州山人王世贞看到李时珍亲自呈上的数十卷手稿时,他写道:“兹岂仅以医书观哉?实性理之精微,格物之《通典》,帝王之秘箓,臣民之重宝也。李君用心嘉惠何勤哉!”


这真是对《本草纲目》极准确的定位与广告!


它体例完备,结构严谨,就像一张缜密的渔网一样“纲”、“目”交织,“以纲挈目”,将《神农本草经》以下的历代本草和医书中的各种药物资料芟繁补遗,剖析整理,在临床应用方面总结了不少法式和心法,内容十分详实。


读《本草纲目》,“如入金谷之园,种色夺目;如登龙君之宫,宝藏悉陈;如对冰壶玉鉴,毛发可指数也。博而不繁,详而有要,综核究竟,直窥渊海。”

 

二、金陵版《本草纲目》的坎坷身世

 

《本草纲目》纵有千万般好处,又有文坛领袖王世贞的加持,在明代要凭一介医生之力刊刻这个190万字的大部头,几乎是不敢奢想的。但是,李时珍早已立下“身如逆流船,心如铁石坚”的誓言,在生命中的最后十年中,他几经奔走,最终在1590年得到金陵(今南京)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出版商胡承龙的应允。


为了《本草纲目》的内容质量,年迈的李时珍往返于金陵与蕲州之间勘验书稿,寒来暑往,从不间断……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本草纲目》终于刊刻完成,这是《本草纲目》的第一个刻本,史称“金陵本”,而李时珍却在同时溘然长逝了。


万历二十三年(1596),李时珍之子李建元依其父遗志,上《进<本草纲目>疏》。《明史·李时珍传》载:“天子嘉之,命刊行天下,自是士大夫家有其书。”李时珍的老乡清人顾景星在《白茅堂集》第三十八卷说:“命礼部誊写,发两京、各省布政刊行。”但实际情况是,没有任何资料显示朝廷曾主持刊行这部旷世之作,金陵版《本草纲目》一直处于“行之未广”的状态,随时有可能失传。


幸运的是,金陵版《本草纲目》刊行不久之后,就引起了离蕲州不远的江西南昌地方官员的关注。时任巡抚江西、督查院右副都御史夏良心,好岐黄之术,他在得到“楚名医”李时珍撰写的《本草纲目》后,认为此书“大有裨于生人”,而“讶其字画之漫漶者多也”,为什么不重新刊刻推广呢?在夏良心的倡导下,由江西按察使张鼎思主事,又得到南昌、新建两县的襄助,这些有钱、有闲的“通儒”于万历癸卯(1613)仅花了半年时间,就重刻了《本草纲目》,史称“江西本”。这是第一个翻刻金陵本的版本,距金陵版问世仅隔10年。


江西本作为官刻本,充分体现出资本雄厚、人才济济的优势,其版式广、行疏、字大,刻工水平高,校勘精良,很快便成为《本草纲目》的通行本,金陵本作为《本草纲目》的祖本反而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江西本以后的《本草纲目》版本没有一本是以金陵本作底本的,以至于古今许多著名学者都未曾见过其庐山真面目,明清书目著录《本草纲目》均不见金陵本。



可叹的是,江西本刊刻之时,金陵本《本草纲目》的印版即已漫漶不清,今日世间所存所有金陵本,经过一一比对研究,皆有补版、缺页、剜改,更是没有一部完全使用金陵原版印制的。

 

三、制锦堂本金陵版《本草纲目》的特点和价值

 

目前,我国共发现3部全本金陵版《本草纲目》,其中2部为公藏,分别收藏于中国中医研究院和上海图书馆;另外1部即为制锦堂本金陵版《本草纲目》,它是世界上唯一一部可流通的金陵版《本草纲目》全本,也是所有金陵版《本草纲目》中最完整、品相最完美、印刷时间相当早的一部。2013年由文化部颁发第三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证书。





值得注意的是,除制锦堂本金陵版《本草纲目》以外,目前已知存世的金陵版《本草纲目》没有一部存有版权页。制锦堂本版权页云:“江西原版/东璧李先生辑注/本草纲目/制锦堂吴吉征发兑”。乍看似乎是江西本。但全书90%以上的内容使用金陵本原版印刷,是名副其实的金陵本。

 

为什么明明是金陵版《本草纲目》,却非要说成是“江西原板”呢?正如上文所讲的,金陵版《本草纲目》是民间书坊刻本,金陵版刊刻十年之后(1603年)重刊的江西版是“官方刻本”,虽然金陵本由李时珍亲自操刀,更能体现他的原意,但江西本的刻印更加精美、更受一般读者欢迎也是事实。

 

明代万历年间正值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期,为了谋取更多利益,和同时代许多书商一样,金陵的胡承龙在刻印完《本草纲目》后,很快就把书版卖掉了。第一手卖给了谁,是不是制锦堂,现在已经不可考,因为目前还没有发现其他带有版权页的金陵版《本草纲目》。总之,同在金陵的制锦堂购买这套了书版。此时,江西本已经逐渐流行,制锦堂为了迎合市场,不惜重刻了江西本中的《夏良心序》、《张鼎思序》以及李时珍之子李建元万历二十四年(1596)《进表》,将金陵本“伪装”成江西本

 

现存各馆藏金陵版《本草纲目》均有不同程度的补刻、补抄、糊版、缺页现象,都是万历二十一年之后几经重印的,初刻初印者早已不复不存在了。制锦堂本利用金陵本原版重印的书页约占90%以上,弥足珍贵。

 

其中制锦堂本的两册图卷,《附图卷之上》首页系重刻,《附图卷之下》首页为金陵本原版,但署名经过剜补。除此2页之外,图卷几乎全部同金陵本。金陵版《本草纲目》的附图,特别能体现李时珍“家刻本”的严谨,比如“藤黄”这种药材的原产地是东南亚,其植株的具体形象在当时很难通过田野实践准确了解,于是金陵本阙如。




尊龙Z6官网登录2021年春拍Lot 022

明万历二十一年金陵胡承龙刻明制锦堂重修本《本草纲目》五十二卷图二卷

“藤黄”图是个墨等,这是鉴定金陵本的重要考据点之一


有趣的是,《本草纲目》药图中的鱼部图形象特别准确。这是因为李时珍的家乡在湖北蕲春,水系十分发达,其故居正对雨湖。金陵版《本草纲目》的附图是李时珍儿孙编辑绘制的,他们对鱼的了解各位深刻,基本上可以做到写生。

 




 


尊龙Z6官网登录2021年春拍Lot 022

明万历二十一年金陵胡承龙刻明制锦堂重修本《本草纲目》五十二卷图二卷

鱼部图

 

制锦堂本其他卷,绝大多数为金陵原版印刷,只有小部分书页系重新雕版,有些书页甚至比各大馆藏金陵本《本草纲目》还要完整。

 

比如中医研究院图书馆本金陵版《本草纲目》,第十四卷有一补页( 两个页面),涉及牡丹和木香两条药文,制锦堂本保留了原刻;上海图书馆本金陵版《本草纲目》第八卷金石部的“铁镞”至“铁铧”页下五分之一处,及下一页的“铁犁镵尖”至“马衔”页下五分之一处缺损,制锦堂则本未发生断版;现存诸金陵本卷十九末缺“水松”一药的书页,制锦堂本则未脱,尽管版框小于其他书页,但字体风格与原刻无差,估计是由于《本草纲目》初刻时财力有限,雕版大小不一,个头小的不慎遗失了。

 

由此看来,制锦堂本金陵版《本草纲目》的重印时间,不一定晚于各馆藏的金陵本《本草纲目》,有的部分甚至更早。总之,制锦堂本金陵版《本草纲目》具有独特的版本价值,有很多值得尊龙Z6官网登录研究的地方。





明万历二十一年金陵胡承龙刻明重修本《本草纲目》五十二卷图二卷

(明)李时珍 

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制锦堂重修金陵本

八函三十四册  

开本:17.4×29.1厘米


著录:

1.《楮墨芸香:国家珍贵古籍特展》,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年6月

2.第三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编号08384)

3.《第三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图录》,中国国家图书馆,2012年

4.《册府千华:民间珍贵典籍收藏展》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5年7月

 

展览与大事记:

1.2010年6月,楮墨芸香:国家珍贵古籍特展,中国国家图书馆

2.2013年,由文化部颁发第三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证书(编号08384)

3.2013年12月,古籍普查重要发现暨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特展,中国国家图书馆

4.2013年7月8日,中央电视台《国宝档案》播出《金陵本<本草纲目>》,是介绍本拍品的专题节目

5.2015年7月,册府千华:民间珍贵典籍收藏展,中国国家典籍博物馆

6.2017年9月,册府千华:河南省藏国家珍贵古籍特展,河南省图书馆

7.2018年5月26日-30日,李时珍诞辰500周年纪念展,湖北蕲春李时珍纪念馆

8.2019年9月7日-2020年1月5日,中华传统文化典籍保护与传承大展,中国国家典籍博物馆。




2021年720日下午,尊龙Z6官网登录拍卖举办金陵版《本草纲目》品鉴会。与会专家有:中国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李致忠先生、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研究员郑金生先生、故宫博物院图书馆研究馆员翁连溪先生、中国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赵前先生。



各位专家就尊龙Z6官网登录2021年春拍拍品国家珍贵古籍“明万历二十一年金陵胡承龙刻制锦堂本金陵版《本草纲目》”发表了极为专业的见解。



李致忠先生

中国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

李先生谈到:《本草纲目》是属于全世界的文化遗产,是中国医药书籍当中的“白眉”。金陵版《本草纲目》的全本尊龙Z6官网登录国内只有三部,从递藏和来源情况来看,制锦堂本金陵版《本草纲目》是相当“正统”的,因为有的馆藏的本子是从日本回归的,而这个本子一直在由尊龙Z6官网登录中国人收藏。尊龙Z6官网登录不能小看这个版本的价值。


我的想法是,无论谁为藏主都应该感到骄傲,应该细心加以保护。



郑金生先生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研究员


郑先生谈到:《本草纲目》是尊龙Z6官网登录中国药学、医学,乃至中国人运用物质的一个宝库,是一个展览馆,是一个博物馆。越研究越觉得李时珍伟大!《本草纲目》“立言破惑”,其中有很多李时珍自己的新见解,对现代医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网络上有人说《本草纲目》里有糟粕,我说如果你到了一个国家参观,你要知道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是去看小卖部还是去进博物馆?他们说当然进博物馆了。你要搞实用的东西,油盐柴米肥皂牙刷,你到小卖部去;但是你要了解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它既有庄严美好的,也有迷信落后的,什么都有,但是它能展示你的是整个国家的文化和历史。


金陵版《本草纲目》为什么这么宝贝?它是《本草纲目》的第一个版本,李时珍亲自参与刊刻,最能反映作者的个人思想和意愿。后来的各种版本反复刻印,容易出错,在版本学里面尊龙Z6官网登录应该找最接近作者的那个版本,金陵本就是这样的一本书,入选了世界记忆名录。


今天摆在这里的制锦堂本金陵版《本草纲目》,当时申报第三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时候,国图几位先生说我是搞本草的,让我来看一下,我一看就觉得这是金陵本的。我看到制锦堂本感到很激动,有的馆藏金陵本是从日本反传的。这么说吧,从上海名医丁济民在民国时候(1947年)发现金陵本以后,这么几十年就没有再发现过与流传日本的本子不一样的金陵本。这么说吧,从丁老师那个时候发现金陵本以后,这么几十年就没有再发现过与流传日本的本子不一样的金陵本。


尊龙Z6官网登录中国本土发现的金陵版《本草纲目》只有两个版本,一个是中医研究院收藏的,还有一个就是制锦堂本。制锦堂本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为尊龙Z6官网登录研究《本草纲目》的原始面貌增添了最可靠的资料。



翁连溪先生

故宫博物院图书馆研究馆员


翁先生谈到:从制锦堂本金陵版《本草纲目》的纸张、字体、印刷的方法,还有内容上看,这就是万历二十一年金陵胡承龙的刻本。它非常珍贵,是国内可流通的唯一一部全本。还有一部是上海图书馆的公藏,一部收藏在中医研究院,国内就这三部。中医研究院的金陵本在上海展览的时候我翻过,可以说,初刻初印的金陵本现在基本没有了,找不到存世的了。


我看这个制锦堂本金陵版《本草纲目》非常好,它的字体、它的大字、小字刻的非常到位,因为不是初印,有的地方漫漶了,但是漫漶有好多原因。第一雕版印刷时间线拉的比较长,同一部书,有的板子已经刻完了,有的板子好多年以后才开始刻,导致最后有的板子还没刻完,前面的板子已经有裂板了;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板子的材质问题。这么大部头的书上千块板子,私人刻书不可能有那么大财力、势力、精力都找枣木板、梨木板这些材质好的,板材还有芯跟边的区别,老和嫰的区别,差距非常大。一部书刻完以后,材质好的版子印过还是新的,板材不好的话,甚至印一版书已经都漫漶了。


制锦堂本金陵版《本草纲目》是近几年发现的,2010年被评为国家珍贵古籍,在国家图书馆办过展览,好多人都关心这部书的去处。尊龙Z6官网登录想它最好的归宿还是归国家收藏,私人如果有善心、有公心的人可以买了捐给国家,国家图书馆都没有金陵版《本草纲目》。刚才几位先生也都讲了,不管它在谁那儿,都要好好的保存着吧,如果归了国家,国家善本库里又增加了一员。



赵前先生

中国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


赵先生谈到:第一,金陵本《本草纲目》是胡承龙刊刻的,用了四年的时间完成的。但是只过了十年,也就是到了万历三十一年(1603),张鼎思就考虑要再刻一部《本草纲目》。当时江西有个仕宦叫夏良心,他曾给张鼎思刻的《本草纲目》写过一篇序,序中有这样一段话:“大有裨于生人,非特多识资也。而初刻未工,行之不广。”夏良心认为金陵本《本草纲目》作为初刻本,雕刻不精,且流传不广。于是,他同张鼎思用了半年时间重新刻了一部《本草纲目》,也就是众所周知的“江西本”。我个人理解,张鼎思在刻《本草纲目》的时候,胡承龙刻的《本草纲目》,由于各种原因已经很少见了。刚才郑先生也对金陵本《本草纲目》的存世情况进行了简单的介绍,目前在国内一共只有三部,两部在公藏:一部在上海图书馆,一部在中医研究院图书馆。这是唯一一部在民间收藏的。民间能有这么一套全的金陵本《本草纲目》,应该说是非常难得的。


第二,就是胡承龙在刊刻《本草纲目》的过程中,李时珍和他的儿子都参与了。李时珍除了写稿外,他也参加了校稿工作。《本草纲目》书版刻完的时候李时珍还在世,但是印刷成书的时候,他已经去世了,李时珍最终没有见到成书,但是校勘工作他基本都参加了。李时珍的孩子也一直参与刊行金陵本《本草纲目》的相关工作。胡承龙刻的《本草纲目》,是唯一一部李时珍直接参与校对刊刻的版本。也就是说,金陵本《本草纲目》是最能够李时珍原创思想的版本。从版本学的角度看,金陵本《本草纲目》是祖本,是第一个版本,后来的《本草纲目》,都是以此为底本翻刻的。 因此金陵本《本草纲目》的意义是非常重要的。


《本草纲目》不仅仅是中国人重视,像西方的达尔文、李约瑟都曾经有过很高的评价。这部《本草纲目》作为国内唯一一部留存在民间的珍本,由衷希望有缘之士珍之爱之。



与会专家签名册



与会人员合影


尊龙Z6官网登录2021年春季文物艺术品拍卖会


预展时间:2021730-31日,上午96

拍卖时间:202181日,下午3

展拍地点:北京市东城区北京站东街9号湖南大厦10B


  • 建国门内大街18号恒基中心办公楼一座1909室
  • 邮箱:
  • 友情链接:                
  • 索要图录